萍華是印尼華僑,母語除了印尼話就是福建話,本以為嫁給閩南人適應狀況會好一點,一來才發現聽起來像閩南語的福建話,其實家裡的人都聽不懂。中文課只上了半年,因為懷孕被迫中斷,後來女兒上小學,她跟著女兒一起學習,台語則是陪婆婆看八點檔,慢慢的學起來。
因緣際會下,萍華看到善牧到學校裡招攬學生參加新住民夏令營的訊息,就此開啟她與善牧的緣份。在社工的引導下萍華和其他姊妹成立志工團隊「洋甘菊」,用實際的力量協助初來乍到的新住民,在嚴格的訓練課程之後,與社工一起到新住民家中探訪、關懷,萍華即為第一屆的團長。
每次聊到洋甘菊,萍華都會想起那十年不敢出門的歲月,自己也很難相信怎麼會到後來中文講得很溜,還會書寫,而且還能和別的姊妹開會、籌劃志工的工作等等的。還沒擔任正式通譯工作之前,當時因為一個印尼姊妹遇到訴訟事件急需翻譯,社工找萍華幫忙。「我過去在印尼上班,工作會讓我跟很多人互動,但來到台灣很快的生了小孩,還不敢出門,每天做著重複的育兒工作,讓我覺得自己很沒用。」那一次的幫忙,給了萍華很大的激勵,「原來我也是有力量幫助別人的。」